王济武董事长撰文谈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学习强国》等转发报道 -华体育会app(中国)官方网站

王济武董事长撰文谈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学习强国》等转发报道

发布时间:2021-04-13来源:中国贸易报

4月13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管主办的《中国贸易报》刊发王济武董事长署名文章《为绿色低碳国际合作提供有力科技支撑》。文章聚焦世界碳中和背景下的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纵观全球发展局势,着眼大国博弈本质,以启迪实践提出应对之道。文章刊出后,被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客户端、今日头条等媒体广泛转载。以下为报道全文:


碳中和领域的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内是新发展理念,对外必将重构世界格局。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12月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一系列新举措,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和广泛响应。习主席掷地有声的宣告不仅彰显了我国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定力和大国担当,也极大鼓舞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创新中求发展的决心与信心。启迪控股作为我国科技服务业的一线领军企业、国际能源科技合作的积极先锋,多年来在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启迪实践”,带给我们哪些启迪呢?


22222 拷贝.jpg


首先,能源是大国博弈的焦点之一。在传统能源领域的竞争白热化,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也越来越多元化。碳中和的基础则是新能源,其背后逻辑既是地球家园的生存危机,也是未来各国在新发展路径上的生存权与发展权之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西方的北溪二号、中东的苏伊士运河货轮搁浅、东方的俄罗斯输油管线、围绕石油的南海纷争、马六甲困局、缅甸内乱等等,以及近期发生的与中国崛起紧密相关的中伊全面合作协议的签署等,无一不说明各国在石油等传统能源领域的竞争愈加激烈,包括能源作为必需品锚定的货币交易权之争。


而近年来,启迪作为主要推动者之一参与的大量国际新能源科技合作正多点开花,而且合作的成分多于竞争。不仅中国-巴西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中国-拉美国家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如此,中国-马来西亚生物能源合作也如此。即使在当下,日本三大银行与多个顶级商社仍在积极谋求与启迪建立系统的能源科技合作;英国国家海洋风电研究院与启迪的全面合作自三年前启动以来,一刻没有停,已先后向国内引进英国先进技术近10项。


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在新兴能源领域、绿色低碳科技方面的国际合作的趋势不会变。美国从克林顿最早提出新能源革命,到特朗普又退出气候协议。从主动“拉”中国参与国际新能源科技合作,到妄想通过科技封锁与产业链脱钩,将中国“推”出国际合作圈。从其内政角度反应的是其作为新旧能源双重大国纠结的新旧发展路径之争;从世界格局角度反应的是其对不可回避、绕不过去的中国这一世界新旧能源最大玩家的竞争与合作的纠结。


中国在旧能源领域是最大的买家,既受制于人、也能反作用于世界格局。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是最大的生产者、最大的产业链制造商,同样绕不过去。即使在全链条的能源科技领域,中国的工程师规模优势、产业链应用场景优势也保证了中国的地位。西欧、英、法、德、丹麦等国海洋风电起步早,技术储备全面先进,但是一旦缺乏新的大规模应用场景,先进技术就会停滞被淘汰,这是非生产大国的内在合作动力。中日韩都受制于石油,也必然会竞争抢油保油。但是如果三方共同推动黄海、东海、日本海的风电合作,共同解决“卡脖子”的系列技术难题,合作就会多于竞争。


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曾强调,“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将继续坚持多边主义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绿色发展合作。”绿色低碳发展是“一带一路”国家面临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挑战的共同选择,也是共同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绿色低碳国际合作,是中国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具体行动。


启迪在全球布局了300多个创新基地,形成了资源高速流通的创新网络,其中,以此推动的绿色低碳科技合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启迪下属企业基于非洲国家太阳能资源丰富,技术和产品需求大的特点,通过提供标准化支持、技术服务、当地建厂等途径,广泛开展合作,在当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启迪在“一带一路”上的积极投入,也吸引了更多伙伴的加入,2018年6月在法国总理访华期间,启迪控股与engie集团在中法双方部长见证下签署《合作备忘录》,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光伏技术和资产投资运营领域开展合作,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在绿色低碳国际合作领域,启迪还积极推动中芬清洁能源技术合作、中法泰沙光伏合作、世界银行光伏储能关键技术研究、bp公司纤维素燃料乙醇共同研发产业化,设立中国-加州清洁技术基金,主导编写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三项国际标准等。为了更好的培育人才和项目,启迪还联合传统能源的巨头企业bp公司举办创业加速营,为创新型项目团队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同时探索了出了一条人才培育新路径。启迪通过国际“朋友圈”的协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助力。


更大范围的资源转型、资源清洁利用,乃至最终实现碳中和目标还需要更多领域先进技术和低碳技术的深度融合,特别是新兴科技,通过碳中和的引领和倒逼,我国将有可能率先在这些领域形成若干国际先进绿色低碳产业集群,这将助力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那么,如何寻求绿色低碳发展的新突破?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构建起包括绿色低碳科技成果转化在内的创新生态。对外要坚定地坚持在更加广泛、更具深度的国际合作中实现突破,广建朋友圈、不做独行侠;对内要坚定依靠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


启迪控股作为全球最大的科技服务企业,建立了全球独一无二的最大的创新网络与基地群,在实践中总结提出了独树一帜的“立体三螺旋”的科技创新理论,并建立起组织体系,可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落地。其核心是坚持中国特色的创新理论与创新路径。启迪出身于清华“校企”,最早建设“清华科技园”并为清华大学建立了一整套包括创新课程、x-lab创新实验室、校长杯创新大赛、摇篮计划、钻石计划等全链条的“垂直孵化体系”(已进入哈佛案例),为清华教师的研究成果转化与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着完备的服务。


例如,启迪下属企业最早将清华大学殷志强教授的发明转化为太阳能光热技术,已经推动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真空管太阳能热利用产品生产国和使用国,相关产品和技术也大量进入到美国、德国、瑞典等发达国家。此外,启迪清洁能源平台已有源于清华大学的涵盖零碳热力、零碳动力、零碳电力以及能源智慧大脑在内的100多项高新技术成果,包括压缩空气储能、核供热、生物柴油、氢能系统等,正分层次的快速转化落地,同时融合启迪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的深度发展优势以及强大的科技集成能力,将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启迪在2020年底刚刚完成了“校企改革”任务,但是校企的基因,中国特色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路径不仅不能丢,还应坚持与强化。


启迪在大同的实践是新型“产学研”一体化的典型代表。大同市委市政府邀请启迪合作,共同承担能源革命示范任务。启迪首先从人才入手,不仅引进了卢强院士等专家学者加入,而且第一步便与大同煤炭学院合办新能源学院培养内生人才体系。大同的启迪未来能源学院作为山西省首家未来能源领域现代产业学院,围绕大同市、山西省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高精尖领域的产业布局,精准设置专业,聚焦新能源工程、智慧能源、节能环保特色专业群,为国家能源革命急需的高技术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大同4年的“启迪实践”,不仅规模性转化使用了清华大学的煤炭清洁燃烧技术,而且还与世界银行合作率先实施了全球首个基于煤矿巷道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同时,全国第一个3万户的农村生物质能源综合化利用项目也已成功造福于民。正是通过更丰富、多层次的产学研一体创新举措,大同迈出了中国能源革命实质性一步。


启迪清洁能源集团与青海大学共建的青海大学启迪新能源学院,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等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产生的第一个重大成果就是青海盐湖提锂“从0到1”的重大突破。锂作为能源金属、工业味精,广泛应用于锂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虽然中国锂储量位居全球第三,但我国却面临着锂长期依赖进口状况。启迪膜法镁锂分离项目系统集成了膜技术、管道压力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等多门类技术,通过“从0到1”的突破,解决了锂提取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这一独创技术路径的应用,当年即使盐湖锂产量从不足4000吨提高到超过10000吨,且成本投入大幅下降,成为世界上规模领先的锂提取项目。正因为该项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应用效果的显著性,以色列、俄罗斯等各国纷纷前来洽商技术合作。这一系列变化的背后是启迪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能力的体现。


在今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通过牢牢占据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的制高点,打破技术封锁和贸易壁垒,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深度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为推动经济可持续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和参与全球治理等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从而创建以多赢、生态化、互信、协同、参与、分享为基础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新模式。

网站地图